数字采购•生态互联丨政府采购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2021-05-17

数字采购•生态互联丨政府采购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425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重要论坛之一——“数字采购·生态互联”分论坛在福州市三坊七巷林聪彝故居举行。政府采购业内人士、资深教授、政企专家共百余人齐聚榕城,分享数字采购最新实践成果,探讨数字采购未来发展新趋势。

 

以下内容为本次论坛领导及嘉宾的精彩分享内容:

 


挖掘采购需求 加强数据利用

  


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副主任  王国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政府采购是政府管理重要环节,国采中心围绕数字化建设,在信息系统优化升级中,开展了以下探索:

 

一是推进采购需求标准化、结构化。针对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家具等货物类产品,以及物业、印刷、互联网接入等服务,通过枚举方式,把采购需求做结构化处理,建立采购需求参数库。目前,系统针对11个品目设定的参数属性共计2033,下一步将根据新增品目不断扩充。采购人勾选需求、供应商绑定应答,专家评价或系统筛选,均围绕结构化的需求在线完成,为数据的形成、落地、分析夯实了基础,实现了采购流程从电子化向数据化的转变。

 

二是建设规范的采购人和供应商库。对接全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体系和市场监管总局企业法人信息库,获取法人单位和供应商基本信息,建立层级关系准确、隶属关系法定的采购人库,实现新供应商注册、老供应商变更的自动关联,以及资格审查的同步推送。支持了采购人系统内部层级审核的需要,降低了供应商注册成本,增强了关联单位的识别能力,提高了资格、信用审查的效率。

 

三是丰富零星采购的实现形式。除了直购模式外,我们在系统中设定了多种竞争性交易模式:反拍、议价、电子竞价、比价,赋予采购人自主勾选产品参数值的功能,把处理采购偏好与充分竞争的关系交给采购人自己去平衡。竞争性交易模式的嵌入得到采购人较高认可,有相当数量的百元、千元订单,是通过竞争性交易模式完成的,在操作留痕可追溯上,契合了采购单位内控机制的需要,为财务和审计监督创造条件。

 

四是强化采购数据的分析、利用。通过数据提取-数据清洗-确定关键属性-划分品目配置-测算各配置参考价等步骤,我们搭建了单品目不同配置价格监测模型,并以参考价为基准对直购行为发布采购预警:采购前拦截供应商畸高于参考价的报价,采购中提示采购标的与参考价的价格偏差,采购后记录、分析成交偏差订单,对成交价格偏高的商品,向采购人生成预警信息。今年2月上线台式计算机价格监测后,两个月累计拦截供应商报价453条,提示采购人预警信息14条。目前,我们已将价格监测范围扩展到便携式计算机、民用空调、打印机等5个品目100款配置。价格监测模型的建立,为我们掌握直购行为中的各种价格问题提供了帮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标十四五规划,落实深改方案,让数据为政府采购赋能,推进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以数字化驱动政府采购,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

 



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副主任  吴永明

  

近年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以下简称“采购中心”)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为落脚点,主要从四方面着手,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各采购主体做好服务、办好实事。

 

一是以数字化驱动智能化,提升用户体验。近年来,采购中心上线了新版采购人系统和供应商系统。中直机关各采购单位可以依托互联网进行在线委托、签订采购协议、修改采购文件、确认采购结果、查询项目进度。各供应商可以将采购文件下载、投标文件递交、远程开标解密等常用功能放置在“我的桌面”,即可通过点击桌面相应模块直接进行操作。系统上线后,省去了以往繁琐的流程,得到了采购人、供应商的广泛好评。

 

二是以数字化驱动标准化,降低投标难度。采购中心不断优化评审因素设置、细化评分标准,明确评分类别,形成了一套涵盖商务条件、资质证书、技术指标、服务要求等多方面的评分标准库,并在采购文件评审项中注明客观分和主观分,使供应商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采购文件要求,降低了投标文件制作难度。另外,在协议供货、电子商城项目采购中探索试行准入承诺制,对于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相关信息系统查询到的标准化证明材料,供应商可在招标文件中直接承诺是否满足相应条件,无须再提供相关证明。

 

三是以数字化驱动远程化,节省投标成本。去年6月,采购中心上线了远程开标系统,供应商“足不出户”,即可远程对投标文件进行解密,完成开标过程,大大节省了供应商投标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今年,尝试了远程论证,并将在下一步的系统升级改造中,建设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进一步为采购人和供应商办好实事。

 

四是以数字化驱动透明化,畅通信息渠道。通过向中直机关各采购单位发出公开信,明确采购事项办理时限;将采购项目满意度调查表以页面形式嵌入采购流程;在评审系统中建立评审现场三方互评机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畅通供应商、评审专家的意见反馈渠道,拓宽与采购人的沟通交流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和采购透明度。

 

下一步,采购中心将继续贯彻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及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以“更智能、更快捷、更全面”为工作目标,打造一套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中直机关特点的政府采购信息系统,继续为中直机关各采购人及供应商办好实事,持续推动中直机关政府采购事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是政府采购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于安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强调,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观点认为,数字商务和数字贸易可能会在疫情过后成为推进市场全球化的新引擎。现代政府采购制度应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可以说,数字化是政府采购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电子商务法已于2019年实施,该项法律将对经济有强大的改造作用。国内数字经济将在主要领域和发达省份迅速成型,政府采购也必定会发生重要的转变。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政府采购会成为连接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的一座桥梁,推行数字化将成为政府采购改革的一大重要方向。

 

因此需要促进数字采购发展,用数字技术提高政府采购的绩效和质量。具体来看,实施政府采购数字化战略,应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推进采购需求、采购过程和采购结果的全流程信息公开。改善供应商竞争条件,便于进行社会监督,全面实现阳光采购。二是通过信息化系统全面反映用户对供应商、代理机构和政府监管活动的满意度评价,强化结果导向的用户满意度反馈机制。三是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形成数据能量,加大数据分析应用力度,准确反映市场供给能力和供应商竞争现状,为采购决策和供给决策提供公共数据支持。四是通过数字化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市场的有效供给能力和合规水平,提高简易采购和小型采购的制度约束水平。五是推进数字技术在采购交易和采购管理的全流程嵌入和全环节应用。在需求管理、资格审查、合同缔结、合同履行、验收支付、信用评价和绩效评价得到全面应用。

 

因此,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执行机构,在数字化采购方面,尤其在供应商资格和采购方式选择上,应当更多以创新结果为导向和原则。应当设立廉洁风险防控的新标准,将创新风险与采购廉洁风险进行有效划分,让采购人能够依据采购自主权,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国际数字贸易和国内数字商务市场来采购创新工作所需要的货物和服务。

 

政府采购数字化定位与趋势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采购研究中心主任  黄冬如

 

政府采购信息技术发展经历三个阶段,政府采购电子化阶段、政府采购数字化阶段、政府采购智能化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府采购电子化,即以IT(网络技术)为代表,推进政府采购业务全流程无纸化。其基础目标是要实现信息透明、行为规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阶段是政府采购数字化。这一阶段以数字技术为代表,建立以数据要素为基础和核心,实现现代政府采购目标的数字场景。该阶段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从IT网络技术向DT数字技术转变;二是从业务流程的驱动向应用场景的驱动转变;三是由传统的价格监测手段向政府采购数据治理转变。

 

第三阶段是政府采购智能化。目前,有的地方已将智能技术应用在政府采购领域,如智能客服、智能评标方面。有的地方通过研发自动化流程机器人自动采集投标信息、信用信息等。当前的智能技术应用,只是在政府采购某个环节或某个节点实现智能化的功能。智能政府采购生态系统的核心是无人化,这也是政府采购智能化阶段的重要特征。

 

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地方所处的阶段会有不同,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准确定位,以便科学决策。

 

政府采购数字化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统筹规划,精准施策。在政府采购数字化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数字政府与政府采购的融合发展趋势。当前,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在政务、服务和业务层面对政府采购与数字政府初始融合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政务基础平台方面,利用强大的政府公共支撑能力,为政府采购系统提供数据平台、公共支撑和综合技术保障。建设政府采购“一张网”。在公共服务方面,利用放管服的政务服务优势,通过数字政府“粤商通”“爱山东”等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将政府采购服务融入到其政府采购服务中。在交易业务方面,政府采购主体中的法人、自然人身份认证可以实现移动数字证书一键登录;数字证书和电子证照可以共享共用;交易过程中的工商、税务、保险等资格资质可直接和基础数据平台共享采集使用。

政府采购数字化定位与趋势

未来,政府采购和数字政府的深度融合将催生数字政府采购的兴起。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给数字技术运用带来新的机遇,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也会进一步改变政府采购方式模式,对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产生新的重要影响。

 

促进政府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福建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  郑建禹

 

福建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有关决策部署,依托全省统一的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促进政府采购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一是落实“谁采购、谁负责”的原则。将政府采购内控管理的理念、制度、措施嵌入信息系统,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落实。除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方式变更、非招标方式申请、进口产品申请3项审批审核事项外,其余事项一律实行线上自动备案,进口产品审核也实现了线上办理。充分保障采购人选择评审专家的自主权。采购人在系统内自行随机抽取评审专家,整个过程不受第三方干预。设计采购人内控流程,采购人可结合单位实际进行岗位、人员、权限配置,重点加强对采购需求、政策落实、信息公开、履约验收、结果评价五个方面的内控管理。

 

二是建立便捷高效的电子交易运行机制。对现有的6种招标、非招标采购方式的规则进行梳理,细化了200多个业务环节,突破电子投标、电子开标和电子评审等技术难点,目前还在研究设计政府采购框架协议的电子化流程。同时,建设了全省统一的政府采购网上超市,为小额、零星采购提供了有益补充。按照财政部要求统一全省集中采购目录,推进集中采购机构竞争试点,开通跨区域、部门联合采购功能。

 

三是提升政府采购现代化监管能力。将政府采购关于时限、金额等方面要求转换为计算机语言,嵌入电子探头,强化对采购活动的动态监督和预警。探索开展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在线信用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对交易和预警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和综合利用,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与评价,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是促竞争降成本,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强化采购预算与采购意向、采购计划之间的关联,实现从意向公开、项目信息、更正公告、结果信息的全项目周期查询,提升意向公开质量。开发远程开标、异地评审功能,推进电子证照共享,简化供应商参与证明材料,规范电子档案管理,努力实现“不见面”“无纸化”采购。推行以电子保函方式缴交投标(响应)保证金,支持使用政府采购合同线上办理融资,实现跨区域、跨行业CA数字证书互认,帮助减轻企业负担。开通网络在线客服,实时答复供应商使用系统办理业务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引入智能问答机器人、建立常见问题题库,提高回复效率。

 

今后,福建政府采购还将继续秉持创新、合作、开放的发展理念,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改革紧密结合,建设适应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需要的高质量技术支撑平台。

 

数字采购助力政府采购监管迈上新台阶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政府采购处处长  赵大军

 

数字采购既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又是落实深改精神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必由之路。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内蒙古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雏形已现,建成集数据、服务、共享为一体的政府采购云平台,并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无缝衔接,实现了监管、交易、执行系统的全面电子化管理。“全区一张网”顺利推进,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建设标准、统一集采目录、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基础信息、统一交易平台、统一监督平台、统一诚信管理、统一CA数字认证、统一接口规范”实现了数据、资源、管理的全区范围内集中,并将于今年6月全面上线运行,真正实现“网上全覆盖,网下无交易”。

 

以大数据监管、信息公开、监督预警、信用评价、负面清单、投诉处理电子化登记为基础的综合监管和服务体系正在全面发挥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由“人管”转变为“数控”,让数据为采购主体赋能。将政府采购业务、采购主体、项目交易、评审专家、供应商、代理机构实时产生的基础数据、监管数据、交易数据、档案数据进行分类、聚合、统计、分析。通过对采购业务总体情况、项目交易过程的分析,可让各级监管部门实时掌握相关情况,并能跟踪追溯重点项目、疑点数据;通过对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分析,让采购人直观了解代理机构的情况,为采购人办理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电子卖场全网比价加强价格监测,提升用户体验。随着“全区一张网”的铺就,内蒙古通过实施网上竞价、网上直购、定点服务等简易采购程序,着力推进全区通用类货物、服务电子化采购,入驻商户1万余家,上架商品40多万件,累计成交金额8.2亿元,采购效率和节约资金收效显著。同时,同步上线运行了价格监测子系统,通过归集多个其他平台的商品信息,建立商品入库或下架的合理控制价,有效控制各类商品价格。后续,逐渐扩大商品品目,规范交易,加强管理,更多地满足采购人解决内控之需。

 

下一步,内蒙古还将对采购档案库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通过将电子档案进行分类、汇总形成采购案例库,并逐步对各个采购主体开放使用,以案例促规范,让其有例可依、有案可考、有据可查。

 

创新数据应用 驱动政府采购智能化转型

 


广东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处长  黄山

 

广东省财政厅在“数字财政”统一框架内,建设了覆盖省、市、县(区)三级,集监管、交易和服务于一体的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

 

在该平台建设过程中,广东推进建立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共享数据库和验证互认机制,建立“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的数字云平台,用数据提升政府采购服务便利度,提高政府采购各参与主体的满意度。

 

近年来,广东以数字化采购管理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府采购监管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制度改革层面,广东聚焦加快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降低市场主体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案,借助新平台重新梳理采购制度流程,切实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

 

在数字化建设层面,在智慧云平台建设了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和电子卖场系统两大交易执行系统。项目采购电子交易系统实现推进采购项目电子化实施搭建的电子化招投标系统。采购项目管理按照集中采购目录品目及限额规定,通过强化采购计划管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在推进集中采购监督管理的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分散采购行为。电子卖场系统主要包括集采馆、行业馆、特色馆三个场馆和一个网上超市,支持直购、议价、定点等多种简易采购程序,方便采购人灵活选择,并实现全程“自助式”采购,提升零星采购的便利性。

 

在智能化监管层面,智慧云平台以监督管理系统为中枢,对政府采购活动全过程、各环节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时效性进行实时动态智能监控和主动监督预警,把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嵌入政府采购业务全流程,大大提升政府采购监管效能。

 

此外,云平台还与“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和业务自动化流转,打通与中国政府采购网、信用广东、粤商通、粤省事、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全面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智能化水平。

 

数字助力普惠金融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吴军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数字政府采购。有采购,就要有支付,有支付就有资金需求,有资金需求就离不开银行。

 

近两年中信银行普惠金融部发展速度迅猛。截至去年年底,我们普惠金融贷款金额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服务了16万户的小微企业客户。

 

2018年底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们积极践行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状况的问题。

 

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起伏非常大。其主体信用很难放到35年时间周期内进行判断。传统的银行信贷需要对借款主体做充分的了解,因此小微企业和银行之间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认为,这是一直以来导致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

 

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响应国家号召,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数字化显然是一个重要手段。但数字化是一个非常笼统的一个概念,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是从线上化、自动化和场景化三方面进行探索的。

 

所谓线上化,即客户银行申请贷款,不需要到银行网点,直接在手机银行或者网上银行在线申请,从而提高了便捷性。自动化指的是银行内部贷款审批通过线上化的模型以及数据来进行自动的判断。场景化则是指我们将原先对小微企业主体的信用评级,放到场景中进行。譬如说,放到政府采购场景后,我们再来评判一笔贷款的偿还能力,可能会看得更加清楚。

 

产品层面,中信银行这两年推出了一款产品——中信易贷,这里面的产品大多数是全流程线上化产品。针对政府采购场景,我们上线了“政采易贷”这款产品。基于政府采购的特殊信用,供应商签订完采购合同,在不需要履约的前提下,即产生了应付账款。也就是说供应商申请“政采易贷”的时间节点是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后,而不是供应商履约后。这样一来我们就大幅缩短了供应商贷款的时间。

 

未来,希望通过中信银行数字金融能力的加入,能够助力数字采购,以及整个数字政务更加健康、更加快速的发展。希望通过我们努力,能够让我们政府采购供应商、小微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电子卖场交易方式之三:【电子反拍】

潍坊商城征集入驻供应商 多重保障助力服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