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采指数—政府采购价格监测的“最强大脑”
政府采购商品价格一直是行业焦点问题,政府采购商品价格管理也是监管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新形势下以“技术+创新”,在推进政府采购“放管服”改革中,实现对政府采购商品价格的有效监管,成为新时期政府采购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价格监测很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七条规定,集中采购机构进行政府采购活动,应当符合采购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采购效率更高、采购质量优良和服务良好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科学制定价格参数和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缩短采购操作时间,建立政府采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的联动机制,实现政府采购价格和采购质量最优。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对政府采购价格的监管一刻也没有放松,一是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其次是有利于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三是节约财政资金,促进廉政建设。
价格监测有多难?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已经持续多年,在体制机制、采购制度、监管执行、操作规范、效率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价格透明度也得到很大提升,但在衡量采购性价比的价格监测对比却仍然缺位。
导致价格监测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
01 各供应商商品标准不统一,同一商品难辨识;
02 统一的标准库推行需要厂商、代理商的配合,难度大;
03 供应商主观存在回避价格监测的可能;
04 电子商务模式下,商品价格变化频繁,动态更新或存在时间差;
05 政府采购商品价格中包含了服务和结算周期的成本,难于标准化;
......
虽然面前困难重重,但实施价格监测意义重大。业内经验表明,采用公采指数后,政府采购成本能降低20%左右。
公采指数——价格监测“最强大脑”
公共采购指数简称公采指数,是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而创造的技术性指数,它是在公采云商品大数据平台上,依托覆盖全国的政府采购和市场的通用商品数据经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政府采购商品标准化、可视化管理的工具。
根据近年来的实践,公采云通过现代数理统计模型和计算程式,提供四种不同的价格管理模型。对标大型电商和全国多个政采商城的商品价格,计算出商品的市场合理价格——公采指数,作为商城商品管理的合理价范围,实现系统全自动动态监测,对供应商和商品智能化管理。
公采指数能做什么?
公采指数提供商城内商品聚合比价,并对标全国多个省地市政府采购价格,可根据客户的不同管理要求,选用四种不同的数理模型进行商品价格管理,有效监测管理非正常现象的超低价、特供专供、偏离市场价格和政策性要求的产品上架。
商品被公采云大数据价格监测平台监测到高于市场合理价,被执行自动下架
通过公采指数,实施价格监测,可以实现“采购预算精准化、采购价格市场化、采购监管智能化”,对商品上下架审核,没有维护商品重要属性、特供专供商品(无法产生指数价)、高于指数价及商品放错品目等不规范行为进行自动下架或预警。
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价格监测和比对在政府采购领域近些年已经进行过尝试,相较于其他评价指数,公采云拥有深耕政府采购领域多年积累的大量数据和经验优势,更加了解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交易流程、交易模式和监管需求,可以更精准的服务各采购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