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紧日子利析秋毫 政采价格监测守护有力

2020-07-31

过好紧日子利析秋毫 政采价格监测守护有力


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目的就是要求政府工作要过紧日子,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 

对政府采购工作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政府采购预算面临缩减,但预算缩减并不等于不做工作,少做工作。另一方面来看,新时期也对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切实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成为政府采购监管的重点。  


政府采购价格监测难题待解 


一直以来政府采购被诟病和投诉的问题主要是价格、质量、效率、服务。其中价格问题更是关注的焦点,无论是高价背后的腐败,还是低价背后的劣质,或者各种专供特供价高质低都牵引着大众的视线。加上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采购工作各自为战形成的信息孤岛,因价格垄断而带来的监管问题越发凸显,给政府采购价格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  


要实现政府采购效率与效益统一,就要掲下政府采购工作“慢、贵、差”的标签。一方面不断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政府采购规范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就是要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信息化提升采购效率,以数字化推进监管转型,全面推动政府采购改革创新。 


要解决价格问题,首先就是要创造公开、透明、标准的价格可比机制和环境。政府采购电子卖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给价格分析、对比和监测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各地电子卖场建设情况来看,从中央到地方已基本完成了“互联网+政府采购”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了采购效率和透明度。但伴随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各地电子卖场建设缺少统一标准,全国范围内难以实现统一的商品管理和价格规范,需要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式来解决价格管理难题。 


大数据人工智能破局商品标准化管理


电子卖场商品价格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供应商多、商品多、品目参数混乱、商品信息不规范,同一商品无法辨识,不能对比,价格监管无处着手。要实现政府采购商品的价格监测,首先就要解决商品标准问题。规范商品管理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商品参数标准。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为基础,结合采购人需求,设置商城采购目录,规范品目、品牌和参数,建立标准商品池。供应商上传的商品智能匹配到统一的标准中,只有符合标准的商品可以进入标准商品池,否则商品则将被拒绝上架。  


由于各地电子卖场上架商品数量庞大,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加上每个品目的商品参数规格复杂,如果单纯依靠人力审核,难以实现对商品有效管理,公采云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价格监测解决方案,成了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 


公采云大数据价格监测平台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充分发挥大数据数据体量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种类多、价值密度低的特性,海量商品信息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商品信息的自动识别。同时,通过人工审核和机器学习,在大数据系统内建立标准商品库,对商品进行聚合管理,把相同参数的商品同一化,形成价格参照体系。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都会与标准商品库内商品信息进行比对、辨识,如商品信息填写不齐全或填写不规范将被平台自动判定为特供商品或疑似特供商品,等待人工复审;信息审核出现问题的商品会被拒接上架,同时向供应商发送预警通知,以此达到规范商品信息,提高商城管理水平的目的。  


如果说建立标准商品库是价格监测的根,那么大数据价格智能比对就是价格监测的枝和叶,有了良好的根基做基础,实时价格监测,进行商品上架管理就水到渠成了。 


公采指数揭开价格监测谜题 

公采指数是在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而创造的技术性价格指数,它是在公采云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上,依托覆盖全国的政府采购和市场大数据诞生的政府采购商品标准化、可视化管理的工具。目前公共采购大数据平台已经汇集了超过700万的通用商品,覆盖到40多个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竞价商品,有力的形成了“第三只眼”,实时监测商品信息变化。 


公采指数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通过对电子卖场商品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对供应商和商品的智能化管理。网上商城价格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商品价格和市场脱钩,难以实现横向比价;供应商自主上架商品并制定价格,价格随市场变化和供应商主观意愿变动较大,难以监管;商品数量庞大,大量无销量商品占用资源、增加管理负荷。 


公采云以自身大数据平台百万级商品数据为基础,应用现代数理统计模型和计算程式,建立起可对标大型电商和全国各政采商城的公采指数,即该商品的政府采购合理价格,一方面可以系统判断商品价格是否处于合理范围,超出范围的进行预警或直接下架处理,实现对商品价格的实时智能监测,另一方面也可作为监管人工审核上架商品的依据。  


除了实时价格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智能生成价格监测报告,根据采购监管部门需求定制品目,自动生成监测报告。商品历史价格曲线,可做作为评判供应商提供商品服务质量和履约情况依据,报告抽查不合格的供应商将按规定公示并下架全品目商品,屡次抽检不合格的供应商还将面对停止交易的惩罚。同时,该数据还可以作为监测供应商诚信记录的依据,对供应商违规行为起到良好的震慑作用。 


实际应用效果显著

目前,公采云大数据价格监测系统已经在广东、湖北、海南、山东、福建、陕西等多个省级、地级政府采购商城及多个高校、企业商城获得应用。通过商品标准参数管理、商品聚合服务、商城内外网比价、商品智能推荐及监测报告应用,帮助采购人省时省力合规,监管有据可查,实现企业及政府采购高质优价“淘宝”。  


从公采云大数据监测平台应用的典型案例广东政采商城来看,目前有电商424家,价格监测覆盖商品66万个,执行价格监测以来,除了日常实时监测外,还按月度进行了16次抽查并形成报告,共处理供应商400余家次,因商品基本信息不全下架商品将近2万个,无其他有效链接定义为专供而下架的商品超过20万个,高于指数价而下架的商品达11万多个。  


广东采用实时监测与月度价格监测抽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对供应商和商城商品实现常态化监管。商品库和价格库根据政策调整和市场波动情况及时调整,确保价格监测结果既符合政策要求又遵循市场波动规律,帮助采购人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新时期给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大数据价格监测则给政府过紧日子提供了更多空间,以第三只眼有效地守护着政府采购支出,同时,也拉近政府采购与市场的距离,以科技+创新的魅力,营造政府采购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好价买好货 采购履职原来并不简单

网上商城价格虚高?大数据来帮忙